当前位置:首页 > 湖南资讯 > 道水河吹来凉爽的风

道水河吹来凉爽的风

来源:未知 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2-12-16 10:10:09

  (通讯员 戴志刚)二○二二年八月初,天气比往年要热很多。早上七点半不到,气温已超过三十度,刚出门就像泡了个澡。此时的临澧县城,每条道路的人车都多了起来。这座古老的小城虽然不大,但在时代机车的牵引中,也有着具备现代化城市标志的上下班交通小高峰。每天这个点,一身红马甲志愿者服饰的史文新,就早已站在了滨河路与道水大桥交叉的人行道口,含着口哨,捏着小红旗,一脸堆笑的随着红绿灯信号,提示那些着急赶路而忽略交通规则的行人。

  史文新是县发展改革局的一名中层骨干,也是一名党员志愿者。当然,他也是我十分要好的朋友。这座婉约而活力的小城,此时正处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关键期,这也是她在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蜕变。而在其它每一条街巷,每一个路口,还有着和史文新同样来自每一个县直单位的志愿者,他只是临澧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一员。我在乡镇上班,每天早上这个点就会经过此路口,人车太多,不便招呼,但每每隔着车窗玻璃,都会投以他赞可的一瞥。他和他们,在每一个早上和晚上的交通小高峰期,用汗水、笑脸和责任,不只是保障着交通的畅通,还带与市民文明出行意识的培植和导引。在这个湘北小县的每次进步和突破的关键路口,总有这样一些敢担当、愿付出的吹哨人或引领者,义无反顾的站出来。这座小城,也因这些繁星一般晶亮的色彩,变得丰富起来,鲜活起来,也柔情起来。

  是的,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,我都毫不掩饰我对这座小城爱的表达,因为这是给予了我生命和智慧的家园,也是我精神的出发地和归宿处。我关注她每一寸绿草滋养的皮肤、每一缕垂柳织成的秀发。我在意她每一次怜爱的颦眉、每一声柔软的呼唤。我爱她穿城而过道水河的柔波,也爱她柳林公园高大的杨柳在夕阳下拉长的影子。我爱这里一街一巷的干净整洁,也爱这里乡亲一言一行的和善友好。我爱这块土地上文化的深厚久远,也爱这片天空之下人民敢立潮头的进取锐意。这些和那些,都像一股股清爽的风,在这个炎热的夏天,显得尤为惬意。而在这些或柔或劲、或沁或馨的风中,有一股别样的惠风,它从历史的深处轻拂而来,让人提神醒脑、目清心明。这也是我热爱这座小城,并以其为骄傲的原因。

 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,中华文学奠基者之一的“赋祖”宋玉被谪贬临澧,把他生命的最后三十三年都献给了这片热土。宋玉性情高洁,本为楚王身边侍从,因常以“讽谏”之策劝君王勤政体民,同时又不愿与其他楚王身边阿谀奉承之辈苟同,最后被楚襄王放逐云梦泽。宋玉自取“玉”名,本就宣以高洁之气,而其怀民忧国之心,更是承其师屈原之志。宋玉在临澧生活的三十三年中,写下了无数歌赋文章,其中不乏《九辩》《招魂》《风赋》等流传千古的名篇。他的作品,有很多忧思天下的为官之道、仁爱恤民的为政之策,这些思想,一直到今天,无论上对国家治理,下到为人为官,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。宋玉也由此也开启了临澧这块土地上的子民,千百年来为文为仕俱要正仁之先风。后来历代道澧学子庙堂进仕,莫不以其倡导的刚正清廉、仁爱天下为基准。

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终于从东边古老山的山梁上探了过来,几道金光,先是落到一栋灰瓦白墙徽式建筑的高脊挑檐上,然后跳下来,洒在九畹町的万亩莲塘上。从北边澧水河拂来的风,晃动着莲叶上的颗颗露珠,把金色的阳光晃成了碎碎点点,一下子就铺满了视野,整个世界顿时梦幻起来。这里是临澧县修梅镇高桥村凉水井组,也是新中国奠基者之一、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的故居所在地。

  林伯渠是临澧优秀儿女,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。他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,早在正式建党之前就加入了党组织,也是党内倍受尊敬的“延安五老”之一。林老德才兼具,长期官居高位,解放前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,解放后担任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务,但从来不搞特殊化。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十三年,边区物资供应紧张,他的孩子们因为长身体,有时饿得受不了。有一次他一个孩子没有吃饱哭了起来,炊事员于心不忍,就打了一小碗小米饭,林伯渠马上严词拒绝道:“这是违反制度的,不能因为我是边区主席,就给我的孩子特殊照顾。”同时还特地嘱咐警卫员,坚决不允许任何人背着他给孩子们享受特权。林老一生,“为人民服务,为世界工作”是他的座右铭;“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”是百姓对他的赞誉;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是他的工作作风。

  在澧水中游,一座拦河大坝如长虹卧波,横跨两岸。这是号称“亚洲第一泵”的临澧青山水利工程的主坝。这座伟大的工程,比红旗渠有过之而无不及,全部渠道加起来长达两千多公里,灌溉面积五十多万亩,覆盖临澧全境。半个世纪前的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,临澧包括县委书记、县长在内,数千名党员干部与十万群众同吃同住,日夜奋战,肩扛手推,三年不包分配,经十年艰苦奋斗,建成了这座史诗般的水利工程,彻底改变了临澧过去十年九旱的状况。直到今天,很多当时工程的经历者回忆当年,仍然对那批党员干部带头奋战的情景记忆犹新。

  二○一三年十二月,《光明日报》一篇《“最美县委大院”的故事》,让临澧县委大院家喻户晓。大院里,是几栋使用了六十多年的红砖瓦片房,县委、组织部、宣传部、统战部、政法委、妇联等临澧县大部分首脑机关,就几十年如一日地挤在这几栋老旧逼仄的楼里办公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当时临澧的教育、医疗、农村养老、安全饮水等民生单位的硬件条件和工作成绩,在湖南省都名列前茅。

  十九大以来,临澧发展走上快车道。县城扩容提质,环境治理整顿,街道白改黑,河道浊变清。一栋栋冲天高楼拔地而起,一座座靓丽公园顺势而建。老百姓运动健身有场所了,周末溜娃休闲有去处了。道水之滨,一座颇具现代化意境的宜居小城,终于如一位出浴的贵妃,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精致、高贵、挺拔的质感。二○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,习总书记在北京接见“全国优秀县委书记”,临澧县委书记位列其中。这也是临澧的广大党员干部,在新时代克己奉公工作的集体荣誉和写照。

  一座中国小城,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无数城市中最平凡的一座,就像浩瀚星空里,一颗毫不起眼的星星。但这颗星星自身的光亮和温度,却能与在乎她的人美好和希望。而越过道水,越过澧水,越过长江黄河,还有一颗叫作中国的大星星,她是十四亿炎黄子孙心中的明星。这颗历经风雨磨难的明星,在历史中沉浮,在时间里隐现,今天却依然越来越亮,生命力仍然强劲而蓬勃。这一定会有一种无形而神秘的力量,在推着她前进,引着她飞高。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?这种力量从哪里来?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力量?我时常琢磨着这个问题。

  又一个夏日的清晨,我沿着道水河畔的柳林公园慢跑,突然发现在公园一角,不知什么时候辟出了一块不一样的地方,入口处,“廉洁文化园”几个字很是醒目。进得里面,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石刻迎面而见。一条修竹掩映的清风长廊,精巧地布置着一些与廉孝节忠相关的诗词警语、书法绘画,以及许多通俗易懂的小故事,虽言简意赅,却很是让人深思,引得很多早起的市民驻足欣赏。细微之处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。当一个几岁的伢儿,在父亲的带领下,奶声奶气朗读着镌刻在园内核心位置几块大石头上的“浩然正气”四个大字时,那一刻,我寻思许久的问题,似乎一下子就有了答案。就像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采访边区主席林伯渠时,看到他耳朵上那副用绳子系着断了腿的眼镜,声称感受到了“东方魔力”,并断定这是“兴国之光”一样。

  而彼时,从母亲河——道水,突然就吹过来一阵清爽而干净的凉风,一下子吹散了大地暑气,也一下子驱散了心中迷雾。(作者单位:临澧县太浮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)

  来源:临澧太浮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

本站所刊载信息及文章,不代表我站观点

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址:www.newshnw.com 湖南新闻网

免责声明:本站信息及文章,并不带表本站观点!如果触犯了您的版权和利益,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,我们查证后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